课件编号1240529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2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8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 cover
《雨巷》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中职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而学语文的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高教版中职高一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和戏剧。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几个重点意象的涵义; 2、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的创作背景,理解几个重点意象的内在含义。 难点:理解并学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巧设情境法; 2、诵读感受法; 3、联想创作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无情的哮喘带走戴望舒的生命,却留下这样一段曲折朦胧的、神秘莫测的、耐人寻味的江南小巷。今天就让我们相约雨巷,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款款深情。 关于作者 戴望舒,原名梦鸥(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因1927年作的《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雨巷》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 个人背景: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戴望舒曾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 四一二政变后,戴望舒一直隐居在松江。 朗诵感知 1.初次诵读,扫除阅读障碍。(请一位同学上台讲生字及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闭住眼睛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嗅到了什么? 你仿佛触摸到了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哀婉 忧郁 解读为爱情诗 (一)意象分析 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及其特点; 理解这些意象在这首爱情诗的内涵。 (以表格形式完成。) 意象 特点 内涵 雨巷 悠长、阴冷、潮湿 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 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丁香姑娘 美丽、高洁、芬芳、哀愁 理想的爱人 篱墙 颓圮 我与姑娘相聚相守希望的破灭 象征手法: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征手法表达效果: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手法运用举例: 康乃馨———慈祥、温馨、真挚 玫瑰———爱情 (二)意境感受 1.请四位同学分角色诵读本诗,其他同学点评。 2.放飞想象:以“我眼中的丁香姑娘”为话题,写一段文字或画一幅画。(3分钟创作,3分钟分享) 解读为革命诗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惟草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