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你从中得到有关秦朝的哪些结论(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创立皇帝制 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在南方推行分封制 ④活字印刷术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据《左传》记载,齐国面临危难,景公询问晏婴有何良策。晏子回答:“唯礼可以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濫,官不酒,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 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D.稳定小农经济的保障 3.(2018高三上·南通模拟)《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干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4.(2018高三上·惠州模拟)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 )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5.(2018高三下·德庆月考)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 )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6.(2018高三下·惠来月考)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性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7.(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李贽曾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李斯等人“皆是应运豪杰”。这说明郡县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封建统治 C.产生了深远影响 D.适应了政治需要 8.(2018高三下·三明开学考)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 ) 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 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 9.(2018高三上·宁阳期末)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10.(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在秦日渐强大的历史进程中,秦人养成一种强烈的事功精神,它建立在文化功利主义取向之上,也与秦文化的叛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知,秦国文化( ) A.以宗法伦理道德为准则 B.对中原文化的全面排斥 C.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统一 D.以中原农业文明为基石 11.(2018高三上·东城期末)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