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29596

北京高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教师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641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京,高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高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1)颜回从师学习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2)关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有人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有人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也有人说是“遗憾而又深喜之”。对于此句中孔子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1)谦逊沉静,善于倾听;默默思考,独自钻研;触类旁通,付诸实践;学而不厌,坚持不懈。 (2)答案示例一:学问之道,贵在问,多问才能教学相长,并获得真知。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感到遗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态度。 答案示例二:颜渊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可见他对孔子的教诲闻语即解,心解力行,无所不悦。因此,孔子此语实为赞颂其聪慧颖悟,深喜其“不愚”。 答案示例三:学问之道,贵在问,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说“非助我者”,感到遗憾;但颜渊对孔子的教诲无所不悦,因其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孔子亦喜其“不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及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 结合“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可知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说明他谦逊沉静,善于倾听; 结合“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可知颜回能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发挥,说明他自己进行了思考,吸收了老师教给的知识,说明他默默思考,独自钻研; 结合“回也闻一以知十”可知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连子贡和孔子在这方面都自叹不如,说明他能够触类旁通,付诸实践; 结合“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可知颜回听孔子说话从不懈怠,说明他学而不厌,坚持不懈。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如果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可结合“吾与回言终日,不违”来分析。颜回对于孔子的讲解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这与孔子的教学思想相违背。孔子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提倡学生也要有主动发明和创造精神,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愚人。如果学生不提意见和疑问,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就会缺少,不利于教学相长。因此孔子感到遗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态度。 如果认为孔子“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可结合“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回也闻一以知十”理解。颜回大概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在孔子讲学的时候,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急于去表现自己的敏捷和锐思,显得很沉默,所以他给孔子的初始印象是个迟滞愚钝的人。然而孔子又发现颜回能在回去之后对所讲学问进行细细地琢磨而不懈怠,做到洞明之后,还能有所发挥。从“愚”到“不愚”,是孔子对颜回的一个认识过程。颜回是孔子最为器重的学生,他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融会贯通,对一个道理领悟透彻,触类旁通,无所遗漏。就连素日以机敏聪慧著称的子贡都坦陈自己赶不上颜回。因此,孔子此语实为赞颂其聪慧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