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2.学习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囚绿”后感情的变化,并且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体悟作者对爱、自由、光明的讴歌。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抒情散文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即有涉猎,学习中能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了解抒情散文的抒情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就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学习本单元前两篇散文时候,我就要求他们采用“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解读文本,同时,有关“绿”的散文他们在平时的课外拓展阅读中也读过不少,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朱自清的《绿》等等,但是由于学生的鉴赏还停留在零散的层面,对于散文中的象征手法还比较陌生,需要老师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和引导,而且文章中的“绿”的象征意义也是一个难点,必要时需要老师一定的介入和点拨。 教学方法:诵读 圈点 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大家会发现,如果让孩童用画笔来描绘眼中的春天,往往是绿色的。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诵读品悟 跳读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回忆自己去年夏天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本文题为“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但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通读,梳理思路 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叙述性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关键句,即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 (1)遇绿(1—4段)。 当公寓里的伙伴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2)观绿(5—7段)。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囚绿(8—12段)。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促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放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5)怀绿(14段)。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板书文章思路:记:遇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三)品读:探究囚绿之因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作者为什么会生发囚一株常春藤的心理呢?在作者眼中,绿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1.爱绿之切(诵读并品味语言美):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2.处境之孤: 门虽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