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55922

【2022暑假预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 专题07古诗词赏析2(教师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68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教师,赏析,古诗词,2022,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专题07 古诗词赏析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一、诗歌鉴赏 1.(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①,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杜宇:杜鹃鸟。 (1)全词通过描写 ___、飞絮缱绻、___、春雨潇潇,构成一幅凄婉缠绵的画面,词句清丽委婉,意境深远。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案】(1) 楼外垂杨 杜鹃哀鸣 (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从“楼外垂杨千万缕”可知,词中描绘的第一个画面是楼外垂杨;从“犹自风前飘柳絮”可知,词中描绘的第二个画面是飞絮缱绻;从“绿满山川闻杜宇”可知,词中出现的第三个物象是杜鹃花,可概括为杜鹃哀鸣;从“黄昏却下潇潇雨”可知,词中的最后一个画面的春雨潇潇,故这首词通过描写楼外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 (2) 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意思是: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从下片来看,主要是写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把酒送春春不语”写出词人面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不舍,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的心情。这里运用的是融情于景的写法。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学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案】2.D 3.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了 (意对即可) 【解析】 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D.有误,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 故选D。 3. 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火攻的方便,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命国家运的象征。 (2022·福建泉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