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66763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909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 cover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 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到、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请这种物质是什么?(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普利斯特利和舍勒两位科学家,他们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发现了空气中存在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灰,而燃素则变成光和热,逸散到空气中去了)(燃素是18世纪使用的一个词语,认为它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物质)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后著名的科学家拉瓦锡在他们的基础上不仅发现空气中存在氧气而且还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空气。 【实验探究1】拉瓦锡的实验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拉瓦锡的实验) 拉瓦锡实验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 【过渡】现在,让我们回到21世纪的今天,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探究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多媒体展示】探究活动报告 实验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红磷(P)+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参照教材P27实验2-1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放热,冒白烟; 2、烧杯中的水进入瓶内约占其内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误差分析:实验中,进入瓶中水的体积有时会少于1/5,可能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或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2)装置漏气。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这就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所以同学们设计实验步骤一定要严密,操作一定要规范) 【过渡】同学们用红磷初步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且还知道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么各成分的含量怎样呢 【多媒体展示】 自 学 指 导 阅读教材P27倒数第三段,记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 【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学以致用】让学生判断: 五氧化二磷、稀有气体、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作业】课后习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