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回声》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无伴奏合唱的感受力和鉴别力,体现艺术课程“以美育人”的功能,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认识作为本课知识点应予以重视,但应考虑展特点和知识经验结构,不宜作专业性过强的讲授与操练,以感性认识为主。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卷网-四年级下册无伴奏合唱《回声》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是比利时的作曲家拉索。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歌曲《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做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富有动感,第二乐句采用了切分节奏,旋律由低到高进行,运用了“f”和“pp”的力度对比,形象地表现出彼此呼应的回声效果。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乐段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回声》 第二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歌声表现大自然有趣的回声现象,体会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去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的兴趣。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3、能用清新、自然的声音视唱歌曲,学会如何让表现回声。 重点 了解回声的特点。 难点 能运用力度强弱规律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回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欣赏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观看短片,小兔淘淘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师:没错,是回声。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回声和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师:回声就如刚刚动画片一样,是发生在山谷或空旷的房间中的自然现象,音乐家发现了这种奇妙的现象,想到用音乐来表达,你们想来听听吗?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回声的交歌曲《回声》1、欣赏《回声》1)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2)在演唱的过程中你听到伴奏了吗?(音乐知识)再次聆听《回声》歌曲是怎样表现回声的?(作者简介)(音乐背景)再次欣赏《回声》歌曲采用了哪种合唱形式?(音乐背景)音乐小游戏教师用强的力度拍出第一条节奏,学生用弱的力度拍出第二条节奏5、再次聆听《回声》1)注意回声的效果有哪些?2)那同学们你们可以表现这种效果吗?6、音乐模仿请同学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唱第一条旋律,用强的力度,第二组唱第二条旋律用弱的力度。7、音乐练习请同学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唱第一条旋律,用强的力度,第二组唱第二条旋律用弱的力度。8、欣赏《回声》演唱过后是不是对歌曲的理解加深了?你能说说歌曲表达了什么情境?9、完整聆听《回声》 1、聆听乐曲,体会乐曲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