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81081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八章 城市(学案+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7689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
    第19讲 城市化 [考纲呈现]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结合城市化的图文材料,分析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城市化差异及原因。 3.人地协调观:认识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知识体系导学】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必备知识落实】 1.城市化 (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_____集聚和城市_____不断扩大、_____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 含义 表现 拉力 _____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_____;社会福利保障程度_____;文化设施_____;交通便捷 推力 _____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乡村人口增长_____,对土地压力_____;收入低,社会服务_____;自然灾害等 (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_____,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_”形曲线。 A:____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____,发展较____ B:____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_____ C:____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____甚至_____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____(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____或____(填字母)阶段,有些大城市出现了_____现象。 【特别提醒】 (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 前者主要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原因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②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住宅区等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 ③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④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关键能力突破】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 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b—c—d,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 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了下降现象,可以判断该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根据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判断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4)根据产业构成判断 所处阶段 产业构成 初期阶段 以第一产业为主 中期阶段 以第二产业为主 后期阶段 以第三产业为主 3.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或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城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典题精析】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