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轼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 刘备 (知人善任,仁政爱民) 诸葛亮(“智绝”,足智多谋) 关羽(“义绝”,英勇神武,忠义刚烈,义薄云天) 张飞 (刚烈耿直,嫉恶如仇) 赵云(忠于职守,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等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都知道哪些英雄,这些人物都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众多英雄人物都成为历代词作家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将在一代大文豪苏轼的带领下穿越到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去领略那里的美景,缅怀古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词牌名,规定词的句数、字数、押韵等。 2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壁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3怀古: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自学指导(一) 1.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豪放、有气势、雄壮, 读起来要铿锵有力。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俞文豹 自学指导(二) 1.来到赤壁,诗人“———哪位历史人物 找出具体诗句 2.诗人将这位人物放在怎样的背景之下(描绘怎样的赤壁景色) ? 3.本诗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周瑜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小乔初嫁 _____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 _____ 威武英俊 气度不凡 羽扇纶巾 _____ 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谈 笑 间, 强虏灰飞烟灭 _____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明确: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 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形声色 比喻夸张拟人 比较思考讨论: 引用典故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横槊赋诗的曹操 驰马射虎的孙权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写作背景简介: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仕途坎坷年老无为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是一味的消极吗?将“酹江月”理解成借酒浇愁,你同意吗?如果不同意,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消极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杜甫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 江 月 生命岁月永恒的象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是一味的消极吗?将“酹江月”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