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95323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9 说“木叶”--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324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PPT,19张,课件,优质,语文
  • cover
(课件网) 说”木叶” 林庚 袅袅兮秋风, 。 叶密鸟飞得, 。 秋月照层岭, 。 ,海水扬其波。 柔条纷冉冉, 。 日暮风吹,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积累名句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结构。 2.掌握“木叶”与“树叶”的艺术特征。 3.深入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并学会具体分析运用之。 一、理清文章思路 文本研讨 发现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形象: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二、探究课文意蕴 研读4、5、6 段: 1.“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而“木” 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性,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季节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 木 (叶) 树(叶)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 叶子 枝叶繁茂 碧绿(叶) 褐绿 (干) 干 燥 柔 软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一片绿阴 黄色微黄 意 蕴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3.探究:“木”有两个艺术特征的原因 源于词语的 意义 联想 拓展练习 一、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示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脱俗之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 坚贞 二、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来分析诗歌意象的意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词人在降宋被俘沦为阶下囚的场合下,运用水的形象,水含有汹涌奔流、昼夜不息、长流不尽的因素(意味),这是水的一个特征,词人通过它表达了对故国思念之情。 这首诗诗人在 的场合下,运用 的形象,含有的 因素(意味),这是 的一个特征,诗人通过它表达了 的感情(思想、心境)。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 知识结构 古 诗人 钟爱“木叶” “木叶”的 艺术特征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现 象 原 因 理 论 以小见大 现象 本质 1.完成《创新设计·课堂讲义》47页“深度研读”第二题,分析诗中“柳”这个意象的暗示性。 2.搜集有关含“雁”“月”“梅” 等意象的古典诗词,认真品味欣赏,体味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课后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