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9580

试谈《行道树》中“悲凉”的含义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0次 大小:11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试谈,行道树,悲凉,含义
  • cover
“悲凉”不只为“烟尘” ———试谈《行道树》中“悲凉”的含义 作者:温新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选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行道树》。这篇散文的第3段有这么一句:“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关于这句话,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可见,教师用书把“悲凉的点缀”中的“悲凉”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城市充满烟尘的缘故。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未免有失偏颇。 一、语境透露真谛———悲凉”是为“冷落”起 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想弄懂文中某些词句的真正含义,必须把它们放到整篇文章特定的语境中去考虑。 联系全文上下,我们知道“行道树”的内心情感是由他们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的:他们站在街道的两旁,饱受烟尘的袭击,惯听城市的喧嚣,不再像先前的同伴那样在原始森林里饮风吸露,玩凉凉的云,过着宁静舒适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座城市到处是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人们都只顾自己到夜总会、歌舞厅、酒楼、咖啡馆等娱乐场所过欢乐的夜生活,可行道树们却没有人理会,没有人关照;它们只有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直到第二天朝霞冉冉升起。可见行道树的悲凉虽然与城市的环境污染有关,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与原始森林的同伴和城市里过夜生活的人们的对比中产生的。在两种对比中,行道树深切体会到自己生活的悲凉处境:不仅有遭受烟尘污染的悲苦,而且有不被人们理解,不被人们关注的冷落。正因为如此,行道树若是有情,它们定然会发出悲凉的感叹。 二、意图更显真意———悲凉”不只“烟尘”故 凡是读过《行道树》的人们大都会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通观全文,笔者认为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为了写行道树而写行道树,其目的是为了借物喻人,歌颂那些活跃在城市街头巷尾,默默无闻地为城市人们做奉献的劳动者,抒发他们内心苦闷和悲凉的情感。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有的为城市的清洁卫生献一份光,有的为城市的治安献一份力量,有的为城市的交通尽一份职责,有的为城市的建设做一份贡献……所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日日夜夜为广大市民工作者、奉献着,他们的事业是神圣的。但是他们的工作却得不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们更多关注着自己的生活,而对城市的污染,对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却显得非常的淡漠,有的甚至于麻木不仁。他们天天遇见像行道树那样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但是他们对之却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当然,行道树们不是因为自己所干工作的脏、苦、累而感到悲凉,因为脏、苦、累的工作是他们自愿选择的。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冷落,这才是他们“悲凉”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家张晓风正是独具慧眼,所以才假托行道树的独白,抒写了城市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内心的悲凉世界,从而达到借物抒情的创作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