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97586

1《荷塘月色》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34843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语文,高中,人教,学年,2022
  • cover
(课件网)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理解本文情与景的关系,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描摹及联想的作用。 领会比喻及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wěng  mí  bó  lénɡ  yì  fàn  颤  屑  差  酣  娜  僻  3.填空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_____,_____ 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3)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4)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_____。(5)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发表长诗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_____。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一)概说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最自由的文体,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散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散 文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分类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等。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感手法 朱自清(1898~1948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48年8月12日,因不食美国送来的面粉,于贫病交加中病逝。毛泽东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欧游杂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著作都收入《朱自清文集》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