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04765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13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4,归去来兮
  • cover
山水田园———失意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梳理文本,能读通、读懂文本; 解读文本,能体会陶渊明的乐天安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文本,理清行文脉络和情感脉络。 难点:理解陶渊明的乐天安命的情怀。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题目“归去来兮”的意思是“归去吧”,这是作为山水田园诗鼻祖的陶渊明一直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实现的人生追求。请阅读文章序的部分,思考作者渴望“归去”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人之本性,勉强不来;第二,官场失意,感慨万千。 文本梳理 讨论:“质性”是“本性”的意思,向往自然是作者的本性,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也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正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性本爱丘山”的? 明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作者一方面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一方面畅想回家的情景:回家路上心情激动而又急切,回到家中轻松而又自在。 设问:作者觉得身在官场“深愧平生之志”,此话何解? 明确:作者迫于无奈,投身官场,与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本性相悖,心中有愧,此其一。其二,作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与为官之志相悖,心中亦有愧。作者感慨道:“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作者看到草木茂盛,生机勃发,不禁感慨万千,人生短暂,生命有限,在本性与世俗之间,作者选择了前者,倾听内心,顺应自然,乐天安命。 情感梳理 设问:作者质性自然,回到家以后感受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作者重返家园,受到了家人的热烈欢迎;作者自己也像换了个人,在庭院中自酌、漫步,靠在窗前沉思、畅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回到家中一切都是那么自在、自如。作者欣喜地发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田园是唯一一处可以让自己坚守本性而又能如此自在、自如的地方。这是先前在官场中所不能拥有的。 讨论:作者写农人的生活“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现实是这样的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显然,这样的农人生活与现实不符,因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是农耕生产的场景,而是作者自己的田园生活,这和第二段中所写的生活场景是一致的,充满诗意的描述是作者自在、自由田园生活的体现。也真是如此,在正文第三段一开头,作者就说“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讨论:最后一段,作者说“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自暴自弃的意思吗?如何理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委心”是“随心、顺心”的意思,也就是坚守本心的意思,作者回归田园就是出于这样的本心,“息交绝游”也是出于本心。面对纷乱的时局和黑暗的官场,作者选择栖身于偏僻的乡野,躬耕劳作固然艰辛,但人却自在、自如。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 归纳收束 如何解读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明确: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布置作业 以“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归去 诗意田园 (精神栖息地) 顺应 质性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