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爱”的幸福 一、教学设计分析 生而为人,有物理层面的存在,也有精神上的追求。人这一生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哈佛大学幸福课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是幸福感,幸福是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我想这也是生命教育的目标,每一个生命应当是有情怀、会生活、能够感受幸福的人。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老师疲于教学,学生疲于学习,幸福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似乎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这堂课就是想让学生远离用思维去理解幸福知识的过往,而是用生命去感受幸福的存在,意识到幸福就在生活的细节里,在每天每天发生的具体而微的小事里。无疑这对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敏感期的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不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物质保障、地位品味,还要有一颗能感受美好的心和开满鲜花、馥郁芳香的心灵花园。 二、活动目标 使学生意识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能从自己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小确幸,在生活中体验幸福,感受周围生命身上的美好。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们习惯了认识外界,却忽视了对自己内心的审视。这堂课重点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就在幸福中,并能发现日常小事里隐藏的小幸福。 难点:将课上对幸福的所思、所感、所悟运用到自己以后的生活里,能对事件进行积极赋义,能时常体验来自身边事、身边人的感动。 四、活动过程 (一)舒缓情绪,体验幸福 伴随着音乐,精选一些有文字背景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 教师:在温柔的音乐声里,欣赏这些优美的图片时,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跟上课之前的心情有不同吗? 学生:…… (设计意图:这是一堂自我探索的课,并且学生初到一个地方会有点紧张。所以事前播放音乐观看图片既能让学生的心沉静下来,舒缓情绪,又能引出幸福的话题。) (二)参悟故事,思考幸福 1.幸福初认识 教师:同学们,看到“幸福”这两个字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 2.故事引思考 教师:有的人觉得幸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人觉得幸福在未来、在远方,看不见摸不着,可能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考个好成绩才会有幸福感,能买得起名牌衣服才会有幸福感……那么幸福究竟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一起阅读一篇小故事———幸福在哪里? (呈现故事) 教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 (设计意图:承接第一部分,引出学生心中对幸福的初步理解,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然后通过故事使学生意识到幸福不在远方、不在遥远的未来、不需强求;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自己认为的幸福与他人的评价无关。) (三)事例参考,具象幸福 教师:既然每个人的幸福都不一样,那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幸福吧!(观看一位同学的视频) 教师:感受完这位同学的幸福,大家发现她的幸福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设计意图:在对幸福有了初步的探索后,这一步就是要具象幸福,让幸福更接地气。使学生意识到其实幸福就是些平常小事,很简单,我们身边随时都在发生,并且幸福不仅可以发现,还可以制造;同时学生在感受别人的幸福时,也会对自己的幸福体验有进一步的思考。) (四)自我发现,捕捉幸福 教师:其实有一种幸福很简单,它具体而微,是你刚刚经历和正在经历的让你感到愉悦而有意义的,它就是“小确幸”。其实乐乐不仅善于发现小确幸,还善于用纯真的心制造小确幸。下面我们也来发现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吧。(学生写5个小确幸,写完后集中再分享,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