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训练(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 类型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 1. 2020·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水 C.氯化钠 D.氖气 2.下列关于Na、Na+两种微粒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3.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4.如图图Z2-1所示物质由微粒构成: 图Z2-1 (1)甲是_____。 (2)在氧气、水、汞、氯化钠、铁,这五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3)二氧化碳(CO2)是由_____(填具体微粒的名称,下同)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 类型二 分子和原子及其区别 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 A.碘受热变碘蒸气 B.在一定条件下将水制成冰块 C.将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6.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只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发生改变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类型三 应用微粒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2020·吉林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9.2020·青岛改编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不同 10.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图Z2-2中实验。 图Z2-2 (1)教材实验(如图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胶塞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图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 类型四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类别和变化 11.用“”“”“”表示不同的原子,表示混合物的微观示意图是( ) 图Z2-3 12.如图图Z2-4是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4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13.请根据图Z2-5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气燃烧生成水)。 图Z2-5 (1)图Ⅰ中从微观角度分析,你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 (2)图Ⅱ所示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②_____ _____。 类型五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认识微粒之间的转化 14.2020·云南图Z2-6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Z2-6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