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27390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五单元《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32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五
  • cover
豫剧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学设计 课型:学唱课 年级:九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自豫剧《花木兰》中的选段,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本选段是为花木兰和刘二度在军中的对唱。 教学思路:本节课学唱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根据歌曲结构和学生特点,设计了由教师“口传心授”、学生自主学唱、学生合作学唱等音乐教学活动,并在学唱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词理解即兴表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豫剧的热情质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通过简介使学生了解豫剧,并能够欣赏豫剧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以及感受豫剧铿锵有力的唱腔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使学生切身体会豫剧的发音咬字,通过气息把握唱腔的力量爆发力。 3.通过对豫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戏曲文化,从内心去尊重和喜爱我们祖国的艺术瑰宝。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豫剧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教学难点:在豫剧中正确的发音咬字以及气息力量对演唱的支持。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师:八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京剧,感受了京剧的独特魅力,而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音乐文化,除了京剧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剧种? 生:二人转、越剧、评剧、秦腔、黄梅戏等 2.师:请大学鉴赏一下这个是什么地方剧种?(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视频) 生:豫剧 二、豫剧简介 1.PPT出示豫剧图片及简介文字。 师:豫剧起源与清乾隆时期,唱腔铿锵有力,唱词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人们亲切的称之为“河南梆子”。 2.PPT出示图片介绍豫剧伴奏乐器。 3.说说河南话 (1)师:我们今天将走近豫剧,让我们先从河南人民的言语中感受河南的质朴和豪放。 老师将说几句河南方言,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说的什么。 “弄啥去”“晒暖儿”“带不带劲”“中” 引导学生打开口腔,气沉丹田试说河南话。 (2)PPT出示选段唱词,由教师朗读并请同学手划音调感受每个字的音调变化。 PPT出示正确音调感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在书上标注。 (设计意图:通过读唱词感受河南说话的腔体感觉,为演唱做好准备。) 三、学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1.口传心授 (1)播放音乐1,聆听弱起。 (故事背景:花木兰替父从军,而刘大哥是和花木兰一起从军,并肩作战的战 友刘二度,是曾经花木兰父亲花志芳的战友刘光之子。) (2)播放音乐1,聆听空拍,教师哼唱间奏,教唱空拍的四个唱句。 (3)教师演唱“去字声”,请学生聆听“去字声”唱法并模唱。 (4)播放伴奏1,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成花木兰将军,整体齐唱。 (设计意图:每一次播放音乐或示范演唱都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最后通 过学生的发现和学唱来解决问题,既细化了教唱步骤又能解决演唱重难点。) 2.自主学唱 (1)播放音乐2,二八连扳,请同学们找出连板中与普通话发音咬字不同的字音并标注。 (2)播放音乐2,请同学们赛一赛,看谁学的快发音发的准。 (3)教师引领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发挥表演。 (4)播放伴奏2,整体齐唱,加入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聆听和找到唱词中特殊感受豫剧中的发音咬字,在找 出不同发音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音或模唱来纠正和教唱,使学唱更为高效, 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深化花木兰将军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表现力。) 3.合作教唱 (1)播放音乐3,回到二八板请学生四人组合,合作学习。 (2)教师提问四人组合作演唱,教师与其他学生对代表演唱组进行评价,找出唱的好的唱句教给其他学生。 (3)教师示范“嘿嘿”的演唱方法,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沉下,表示剧中人物情绪的感叹。 (4)播放伴奏3,整体齐唱。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唱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唱的主动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