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学设计 课题 地震突如其来 单元 一 学科 生命与健康常识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课文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避灾知识,防患于未然,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保护自己,减轻损害,帮助他人。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2、了解地质灾害的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危害。3、掌握如何应对地质灾害,保护自己。4、当灾害降临时,如何减轻损害,帮助他人。 重点 掌握如何应对地质灾害,保护自己。 难点 当灾害降临时,如何减轻损害,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可能一生也不会遇到,但万一遇到了,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未雨绸缪,学习和掌握应急避震知识,当危险来临时,我们不仅可以让自己顺利脱险,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人化险为夷。面对突出突如其来的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观看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地震:群灾之首(一)地球上每年发生500多万次能用地震仪记录的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地震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的特点,当前的科技水平尚难以及时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到来。(二)信息平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2018年4月6日23时55分,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附近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2018年4月5日 23时08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2018年4月5 日11时53分,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三)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造成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号称“群灾之首”,(四)地震的危害常常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五)信息平台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引发海浪高过10米的特大海啸,造成死亡及失踪人数多达2万人。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严重核泄漏事件,让这一地区长期笼罩在核灾难的阴影下。(六)我国地震特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如果发生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强震,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大财产损失。(七)信息平台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这次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蒙受巨大损失。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遇难和失踪人数达 2000多人。(八)活动天地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叫作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叫作深源地震。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 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相同。(1)辨一辨: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2)查一查:自己的家乡是否处于地震带上?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破坏性较大的地震 分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叫作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叫作深源地震。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 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相同。(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