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小调集萃》)第一课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七年级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1 授课日期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沂蒙山小调》,增强对不同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以此激发爱国情感。2.通过欣赏和聆听《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沂蒙山小调》,体验感受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并通过交流、互动,体会内涵。3.感受、欣赏不同地区小调,了解小调、开花调和花灯调,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认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小调的音乐魅力。教学难点:能够简单模仿方言演唱小调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设问、对比、模仿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思考补充 一、导入学生进教室的时候播放民歌《茉莉花》同学知道什么是民歌吗?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中国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首歌属于中国民歌哪一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调集萃》。二、新课讲授 (一)介绍什么是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它主要产生于民间生活与风俗活动过程中。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二)欣赏《桃花红 杏花白》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赏2.分析歌曲: 介绍开花调: 歌词的上句常以"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把这种形式的民歌统称为"开花调"《桃花红 杏花白》是流行在太行山区的开花调,每段上句都以花起唱,有“桃花” “杏花”“榆树花”“锅儿花”等,下句唱出了对恋人的思念。本曲上句经过一个甩腔后,一个大跳,下句以级进为主。感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啊个呀呀呆”是开花调所特有的衬词,大多出现在歌尾,产生俏丽生动的艺术效果。)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色,民歌中大量使用的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民歌中,衬词种类比较多样,带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和口语特点。3.唱一唱、记一记歌曲 (三)欣赏《龙船调》 1.播放《龙船调》MTV2.介绍花灯调是利川柏杨一带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歌曲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明亮高亢、自由流畅,给人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舞蹈的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再加上对白,更加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加上活泼风趣,节奏明快的衬字、词、句,使歌曲更加丰满,更为风趣,更具有湖北地方风格韵味。 3.方言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师用方言、普通话分别唱一唱旋律方言在民歌中,体现地方特有的韵味,烘托气氛,增加乐曲表现力。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使中国民歌民族特征更加生动。 4.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歌曲的互动演唱。 老师、女生: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男生:还是我来推你嘛(半说半唱)(四)欣赏《沂蒙山小调》播放歌曲视频视唱歌谱,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课堂小结 1.小调的特点:曲调流畅、细腻。2.叙事与抒情相交融。3.节拍、节奏较规整。4.具有民间特点,富有生活情趣。5.结构比较短小 民歌是我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具有很高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留心一下身边,发现和继承家乡的民间文化艺术。 回答问题人民的歌、民间的歌、民族的歌。观看课件观看课件聆听教师介绍聆听歌曲:1.找出用方言演唱的字或词2.注意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回答问题观看课件聆听教师介绍边唱边记忆,注意方言的表现。带着问题观赏《龙船调》MTV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