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变化。 2.体会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比兴手法。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首诗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去拜访一位诗人,听一听他的心声。让我们共同走进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2、了解学习目标:这堂课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欣赏:(1)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变化。 (2)体会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指定两位学生朗读;生齐读。研读导学案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 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小组代表口述或上台板书讲解。) 1、第一、二句阐发了怎样的哲理,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首联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比兴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 “人生亦有命” 中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人生也是有命运的,“命”是门第、出身决定命运。由认命到不甘心又到不得不认命。注意:“亦”表明与首联的关系。表明流向各个方向的“水”似有不同际遇的世人,每个人的命运是不同的。 3、“心非木石岂无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安能行叹复坐愁”矛盾吗? 表达了诗人内心痛苦,澎湃的不甘心,有才被抑,对门第决定人生的不公的控诉于痛苦之情。 不矛盾。 情感变化: 由不言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到借酒浇愁,愁更愁“心非木石岂无感”心中激愤不已再到“吞声踯躅不敢言”压抑郁结。 诗眼:愁 行叹复坐愁 酌酒为消愁, 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更添愁。“妙在不曾说破, 读之自然生愁。” (清·沈德潜《古诗源》) 4、李白的《行路难》在诗歌情感与思想内容方面与本诗有什么异同? 清·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 (《古诗源》) 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同点:怀才不遇 抒悲愤 不同点:鲍照诗歌:壮志难酬 李白诗歌: 明豪情 展自信 3 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 左思《咏史》与《拟行路难》在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 左思《咏史》(西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相同点:1、情感方面:都表现了才能淹没、壮志难酬、对士族门阀制度的愤懑和鞭挞。 2、表现手法:比兴 不同点:左思的诗歌运用了比兴 、对比 和用典 (注意:结合背景知识。) 4 总结 师问:我们可以想象同时期像鲍照这样有才被抑的人会只是他一个人吗? 生:不会 师:是的,可以想象到那时会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对同时期、不同时期有相似遭遇的诗人的情感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阅读诗歌的技巧。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一首诗歌,我们听到诗人的心声。 通过一个人,我们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气息。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人微,有才被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悲怆之情,今天读来仍让人唏嘘不已。让我们再一次诵读鲍照的拟行路难,感受他内心的情感吧。(生齐读) 三 、板书设计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