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及几何意义;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的了解,体会代数与几何的内在统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 2.难点:在具体应用中找准平方差公式中“a”和“b”, 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掌握公式的特征,并能够紧紧抓住特征,利用公式正确计算。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对比,练习,发现公式中的“a,b”不仅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多项式,从而体会整体的数学思想在学习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景:(租地问题)有人向他人租了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地,第二年地的主人提出把地的一条边增长10米,相邻另一边缩短10米。这样租合算吗? 2.学生思考:关键在计算变化后地的面积与原来的正方形面积比较大小。 3.学生结合图形得出算式:(a+3)(a-3) 如何计算结果?请同学们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算式和结果,看看有发现什么规律? (a+3)(a-3)=a2-9 2.再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发现的规律还成立吗? (x+1) (x-1)=_____; (m+2) (m-2)=_____; (2x+1) (2x-1)=_____ 3.根据以下问题提示,试着把你发现的规律说出来。 (1)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点?(2)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用文字语言表示所发现的规律: 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三、合作交流,验证公式. 方法一:计算(a+b)(a-b) 方法二:结合课本图14.2-1说说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边增加b,相邻一边减少b,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的关系用等式可表为: 展示交流中,要求学生说出公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公式结构特征。 三、变式练习,运用公式。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 )( 3x-2 ) ; (2)(-x+2y)(-x-2y). (3)(b+2a)(2a-b); 思考:你是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以上的问题? 在确定把哪个式子看成公式中“a”和“b”,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对比课本例题规范解题步骤和格式。 例2:八年级一班要订购一批校服,老师说:“我们班有98名学生,每套校服102元,谁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要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你会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了吗? 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结果?说说你的算法。 例3.计算: (y+3)(y-3)-(y-2)(y-4) 学生板演。 教师追问:计算(y+3)(y-3)与计算(y-2)(y-4)方法一样吗?说出你的理由。 4、变式练习。 1、下列各式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样修改? (1)(x+4)(x-4)=x2-4 (2)(-2m-3)(2m-3)=4m2-9 学生回答,辨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相同的项看成“a”,互为相反数的项成“b”.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3b)(a-3b) (2)(3+2a)(2a-3) (3)1003×997 (4)(3x+4)(3x-4)-(2x+3)(3x-2) 学生板演,暴露问题,相互纠错,熟练运用,掌握公式。 3.拓展训练: (x+y)(x-y)(x2+y2) (x4+y4) (x8+y8) 引发思考,巧算激趣。 四、回顾反思,小结延伸. 1、学生自主小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结合板书系统回顾: ①平方差公式: 用式子表示: ②运用平方差公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式右边是 项的平方减去 项的平方; (2)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质疑:以下的计算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x+2)(x+2) (a+b)(a+b) 【作业设计】 一、达标测试.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x+2)(x-2)=x2-2 B、(x+3y)(x-3y)=x2-3y2 C、(x+y)2=x2+y2 D、(-3a-2)(3a-2)=4-9a2 2、在下列多项式的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