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5959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狱中杂记/方苞》课件(33张PPT)

日期:2024-12-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782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PPT,33张,课件,狱中杂记/方苞,欣赏
  • cover
(课件网) 狱中杂记 方苞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叙事、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把握重点实词的用法。 作者简介 方苞(1668一1749) ,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清朝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著名散文家。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曾多次大兴文字狱。1711年发生的《南山集》案,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南山集》是方苞的好友戴名世所著的散文集。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刻书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廷的话,戴名世被杀,方苞也因牵连,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被逮捕。开始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被释放。《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狱中杂记》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见闻和感想,揭露并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法律制度的罪恶本质。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狱中杂记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亲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神情激动地说:“这是瘟疫发作了。现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个。” 翻译 1 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我向他询问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陪伴他同起同卧。而狱中设立了四个老监,每监分五个牢房。看管犯人的狱卒住在正中那间。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屋顶开一个天窗来通气。旁边四间则没有窗户,但是关押的犯人常常多达二百多个。 翻译 2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每到傍晚就锁门,犯人的大小便都拉在牢里,臭气与食品的气味相混杂。又是寒冬,贫穷的犯人就睡在地上,春天一到,很少不生病的。狱中的老规矩,天快亮时才开锁。正在夜里,活人和死人脚挨脚、头并头而睡,没有办法回避,这样得传染病的人就多了。 翻译 3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chōu)。其骈死者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 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大盗、惯贼、杀人要犯,精力特别旺盛,被传染上疾病的十个不到一二个,有的得了病,随即又痊愈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罪被关押的人,以及被牵连作证而依法不该判罪的。”我说:“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什么原因刑部监狱关押的犯人如此之多?” 翻译 4 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杜君说:“近年打官司,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