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66976

9《说“木叶”》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52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说“木叶”,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说“木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析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分析的是语言上的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千里之别的原因。本文从谈论的核心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切入文本,以探讨“木叶(木)”与“树叶(树)”这两个意象的概念意义和艺术形象中的意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思路展开,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语言尤其是诗歌意象的内涵。 【学情分析】 本文是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上的文学作品,获得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文章难度较大,需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但最终要做到举一反三,还需学生掌握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能辨析诗歌语言精微之处,并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学习目标】 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用具】PPT 课件 电子白板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法 合作探究法 【学习评价】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筛选整合文章相关信息,区别“木叶(木)”与“树叶(树)”在概念意义与艺术形象上的不同,填写相关表格,评价目标1。 通过课中对“木叶”艺术形象的品读和龚自珍诗歌中“落红”的意象的分析,评价目标2。 通过拓展提升、反馈达标环节相关问题的解答探究,评价目标2。 【学习流程】 导入新课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⒉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 学生补写出上面两句诗空缺的诗句,说出这两句诗分别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检验学生名句背默的能力及对诗人的熟悉程度)。补充出来的诗句中“落木”和“落红”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落木”就是落叶,“落红”就是落花。)两位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要用“落木”和“落红”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体会中国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整体感知 找一找,说一说 1.根据课文的题目《说“木叶”》,说出本文文体特征。 明确:《说“木叶”》中“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要谈论的对象,本文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知识补充:“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都属于这一类文体。 《说“木叶”》是议论文中的文艺评论。文艺评论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 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进而研究文学创作的规律,从而提高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的文章。 2.这篇文艺评论围绕“木叶”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第7段(最后一段):“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这句话即是全文议论的话题、中心观点,同时放在全文最后也可以说是对全文议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