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堂导入 在河南省兰考县,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 泡桐树。58岁的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 "焦桐"。 这是焦裕禄亲手植下的泡桐树。半个多 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是满 目苍翠,春风拂过,桐花满城飘香。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焦桐蓬勃生长在 兰考大地上,正如焦裕禄始终扎根于百 姓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县委书 记的榜样———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榜样 — — 焦裕禄 穆青、冯健、周原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新闻文体知识,能够区分新闻通讯和新闻消息。 2. 通过归纳主要事件及其所体现的品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和“以 言见人"的写法。 3. 感受和学习焦裕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 价值观。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 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近 代新闻记者。 冯健,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1949年后调新华社工作。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 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 湖北分社记者、编委。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 天》、《管得宽》等。 周原(本名乔元庆),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 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 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 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1939年,其父在抗日战争中被 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不久,他又正式参 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 作,在当地领导民兵, 坚持游击战争。1950年, 1953年,任共青团郑州 地委第二书记,同年6月 响应党的号召到洛阳矿 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 建设,1954年8月相继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 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 进 修 。 日军逼死,焦裕禄本人也被虏 去辽宁抚顺做苦工。 1941年,焦裕禄设法逃出,流 落至江苏宿迁。 1943年,他逃荒到宿迁县城东,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 给地主胡泰荣家当了两年雇工,委副书记兼区长。 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 一头是 牛草的小棚里。 认 识 焦 裕 禄 同 志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 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 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 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 在一个贫苦家庭。7岁上学, 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11 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他除 了在家种地外,跟随穷乡亲 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还到煤窑做工。 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 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 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 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 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焦裕禄在花生地里拔草 焦裕禄在锄草 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 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 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 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 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 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 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 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人民日新 0 “我 们 为 人 民 而 死 , 就 是 死 得 其 所 。” 县委书配的榜样———焦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