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6142

5.2 《大学之道》 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02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大学之道,任务,教案,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课文提要】 《大学》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是儒家思想的一篇重要散文,也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它原先并未独立成篇。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等大儒竭力尊崇《礼记》,使得《礼记》在儒学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后南宋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又作章句,如此,才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四书之首。宋元之后,《大学》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全篇只有2100多字,以简约的文辞,对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了高度概括总结。其深刻的内涵,对后世读者在做人、处事、乃至治国理政方面等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节选的内容,是《大学》开篇部分,只占全篇的十分之一,但意义重大,因为它是全篇的总纲。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任务目标】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均有重要影响。学习《大学》开篇部分,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注意领会曾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大学之道”对道德修养、品性建设的当代意义;感受《大学》条贯分明的论说风格,理解其严密的逻辑,领悟其高妙的说理艺术。 本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如下: 1.熟读课文,能运用工具书逐句翻译文章,能正确地背诵全文。 2.联系初中《礼记二则》及《论语》中曾子言说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付诸实践的意识。 3.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初步探究其论说特色。 【预习任务】 1.阅读《大学之道》,口头翻译全文。 2.在明确句意的基础上,熟读,能背诵。 3.思考《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内容是什么,围绕这一核心,又从哪些方面来论说的?你认同这些思想观点吗? 【任务设计】 任务一:明确大学之道 讨论1:《大学之道》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大学》的主旨,也从根本上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你能从文本中读出大学的主旨吗? 任务阐述:《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也遵循孔子的思想,并不是就事来论事,而是将孔子一贯强调的人的精神的弘扬和道德品行培养放在最优先地位。请填写下面表格,明确大学与小学的区别。 古代学制 大学 小学 学习内容 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礼、乐、射、御、书、数” 概括归纳 文化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礼节 古代学制 大学 小学 学习内容 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 详训诂,明句读; 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礼、乐、射、御、书、数” 概括归纳 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 文化基础知识 使人能够完善道德、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基本技能和基本礼节 另外,“道”原来是道路之意,“大学之道”的“道”指古代在大学阶段学习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包括为人、为政、哲学等。明确了大学与小学的区别,“大学之道”就显而易见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是指格物穷理、修身正心的根本原则,是儒家倡导的“修己治人,治国安邦”大学问。 讨论2: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很容易记,但其内部联系并不是特别容易明白。你能说清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吗? 任务阐述:知其然,还要明确其内在联系。三纲领是每一个学习者的最终目标。但它们之间是平行的关系,还是其它的情形呢? 明明德,彰明美德,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亲民,亲近爱护百姓,或者使民众去旧立新,它可以是明明德的目的所在;而止于至善,到达美德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