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课文提要】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计498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为语录体作品,言简义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也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甚至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论语(十二章)》,顾名思义,是从《论语》中选择了十二章,具体来说,内容出自《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等九篇中,包含了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的形式。其重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注:“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 【任务目标】 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先秦诸子便是大树的根,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可能是这些树根中最粗壮的一枝。学习本课,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注意领会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当代意义;感受孔子雍容的论说风格,理解其论说方法,领悟其绝妙之处。 本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如下: 1.熟读课文,会正确翻译与背诵。 2.联系初中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付诸实践的意识。 3.了解《论语》的有关文学知识,初步探究其用语特色,明确其文学价值。 【预习任务】 1.阅读《论语》十二章,对照注释口头翻译每一章。 2.在明确句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思考:这十二章核心思想内容是什么?围绕这一核心,又从哪些方面来谈的?你认同这些思想观点吗? 【任务设计】 任务一:明确君子之道 讨论1: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又颇接地气。比如关于君子之道,历来有诸多论述,尤以孔子论述最为简明扼要。 你能从文本中读出孔子提倡的君子之道吗?请填写下面表格以我读出的君子之道为话题,与同学分享。 第几章 关于君子之道的内容概要 1 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2 3 4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倾向于义,小人倾向于利 5 6 7 8 9 10 11 12 填表内容参考: 第几章 关于君子之道的内容概要 1 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2 仁、礼、乐是相互关联的,并且有了仁才能去谈礼、乐 3 要执着追求道义 4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倾向于义,小人倾向于利 5 向他人学习,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6 文与质要有效配合,方能成为君子。 7 士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8 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都是因为自己。 9 具有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10 明确“克己复礼”的重要性,这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11 何为“恕” 12 强调《诗》的多方面作用 任务阐述:我们从君子的处世、德行修养、知识学习等方面,并结合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可以了解到一个较为鲜活的"君子"形象。孔子将仁、义、礼三者赋予"君子",并指明了一条"君子"所行之道。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提炼、分析的方法,提升文化名著阅读的素养。 讨论2:找到事物的联系,分类是个办法。复杂的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通过分类,可以找到其中的联系。 这十二章内容如果要分类,你会如何划分呢?试着和你的同学分分类。 任务阐述:分类,要有相应的标准,先商定标准再分。每学习小组可以有不同标准,这些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与精髓所在。当然所订立的标准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比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