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了解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理解文意,体会文章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理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贯穿全文的“悲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体会文章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理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南宋赵与时在《宾退录》一书中曾经这样说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也。(投影展示)《出师表》和《陈情表》我们都已经学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文言知识落实: 1、读准字音:(投影展示) 2、重点语句检测:(投影展示) 惟兄嫂是依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将成家而致汝 ④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⑦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3、学生提出他疑难词句,自主合作解决。 (2)思考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哪些生活琐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初读课文后,你们觉得作者写这篇祭文时感情是怎样的? 生:“悲”“哀”,“字字是泪,句句泣血” 师:文章第一段就有一个字奠定了这篇祭文的感情基调,是哪一个字啊 (生答“哀”)其实,能感知韩愈的失侄之哀并非难事关键是要领悟“哀”情笼罩下的复杂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研读悟情,走进韩愈的情感之河。 三、研读悟情 :走进韩愈情感之河 (投影展示) 学生再读文本,思考:作者叙述了哪些家庭琐事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叙事抒情例举: 第二段:叙家族不幸(家族凋落)抒无限悲情。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细节描写,渲染出了韩门门衰祚薄、两世单传的窘迫,人丁不兴、后继无人的忧虑。 第三段:叙“三会三别”离聚不定,竟成永诀,抒因“旅食京师”“奔于仕———无暇顾家的悔恨。(自责、痛悔之情)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第四段:叙未老先衰、人生无常事,抒抱憾、恐惧之情。(叹未老先衰,憾人生无常)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孰谓”二字道尽韩愈内心的无限震惊和凄凉。 第六段:叙身体虚弱、孩提难保事,抒痛苦、绝望情。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四、赏读品情 文章第5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作者直抒胸臆,强烈抒情,感情喷薄而出,动人肺腑,让我们在赏读中走进韩愈内心,品出感情之至真至纯。看那位同学能够并尝试着将这种情感朗读出来。 (朗读要求:以情带声,以声叙情。注意情感基调、情感起伏、快慢、重读、抑扬等。) 朗读指导范例: 第五段: 1、标画出语气词“邪”“乎”“也”“矣”,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强化的情感,体会作者情感起伏与变化。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三个“邪”,疑问语气,意外、震惊、怀疑、不愿相信)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反问语气,表示强烈质疑上天无道,天理不公)(投影几种“乎”的用法,通过比较明确此处“乎”表反问语气)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前三个“也”强调不可信,第四个也,转换语气,不得不信)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表肯定语气,无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