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61538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8.《红高粱》》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91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
  • cover
《红高梁--罗汉大爷》教案 学习目标 1、熟悉节选部分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分析情节、环境、人物,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莫言的《红高粱》。 二、知识回顾,方法点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我们学习小说往往需要从情节、环境、人物这三要素入手。 三、分析文本,理清三要素。 1、情节 本文是小说的第二第三节.。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方法:何人 何时 何地 何因 何事 明确:罗汉大爷因压迫由顺从到反抗的过程。 2、人物 (1)罗汉大爷“顺从”在文中哪里表现出?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发展部分(7-36)罗汉大爷被压上工地修路。 讨论板书:忠诚、隐忍、坚韧、善良、勤劳。(同学可能给出) (2)罗汉大爷“反抗”在文中那部分情节表现最突出?有什么特点? 明确:高潮部分(64-69)罗汉大爷救骡子,铲骡子。 讨论板书: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3)是什么让一个老实顺从的农民反抗?在哪一情节体现? 明确:罗汉大爷在工地的无故四次挨打(28-52) 讨论明确: 一打:就听到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小风,随即有一道长长的灼痛落到他的背上。 反应:罗汉大爷说:“长官,有话好说,你怎么能举手就打人?” 二打:监工微笑不语,举起藤条又抽了一下他的腰。 反应:罗汉大爷感到这一藤条几乎把自己打成两半,两股热辣辣的泪水从眼窝里凸出来,血冲头顶。 三打:长官又给他一藤条。 反应:罗汉大爷气噎咽喉,泪眼模糊。 四打:监工在罗汉大爷脖子上抽了一藤条。 反应:血肉模糊,大爷被打的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胡胡涂涂地哭起来。 小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一个坚韧的男人露出最没出息的一面,也就到了他人格的极限,所以罗汉大爷不惜用死来证明他血性的一面。 (4)罗汉大爷反抗意识的描写 ①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缓缓地亮起来。 ②那股紫红色的火苗时强时弱地在他脑子里燃着,一直没熄灭。 ③只有那簇紫红的火苗子灼热地跳跃着,冲击着他的双耳嗡嗡地响。 ④罗汉大爷脑子里的火苗腾一声的燃旺了,火苗把他丢去的记忆照耀得清清楚楚,他记起半天来噩梦般的遭际。 3、环境 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各色的碌碡和滚子都变成了深绿色,高粱的汁液把它们湿透了。一股浓烈的青苗子味道笼罩着工地。 这段高粱地的描写你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精神? 明确:不屈抗争 4、“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我”是一个隔了大半个世纪的事后叙述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断裂又共时的生命感受。 ②“我”又是一个小说的穿插着,便于叙事、抒情。 ③“我”穿插文中,能够频繁和富有跳跃性地进行时间切换,使时间、空间交叉在一起,产生一种美妙而陌生的诱惑力。 5、 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明确:①、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 ②、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③、多重对比,打造真实人性。 ①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 罗汉大爷是个普通的农民。他为东家做事,眼界小得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当日本人要牵走东家的骡子时,罗汉大爷表现得低三下四、卑贱低劣,毫无男子汉的刚猛之气。小说里写道:“罗汉大爷一次一次地扑向那个解缰绳的小个子伪军,但一次一次地都被那个大个子伪军用枪筒子戳退。初夏天气,罗汉大爷只穿一件单衫,袒露的胸膛上布满被枪口戳出的紫红圆圈。”罗汉大爷太过软弱,在日伪的枪口下,他敢怒而不敢言,被人骂做“老混蛋”也“一气不吭”;当日本人要他牵骡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