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7103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2 电流的测量(2课时,word 含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5978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流的,答案,word,2课时,测量,教版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第2课时 实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如图A4-2-1所示。多次更换灯泡L1和L2,测量通过A、B、C三点的电流,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3 A 0.3 A 0.3 A 第二次测量 0.2 A 0.2 A 0.2 A 第三次测量 0.15 A 0.15 A 0.15 A (1)在更换灯泡时,开关S必须处于 状态。 (2)同组的小红同学发现灯泡L1与L2亮度不同,小红认为这与灯泡在电路中的前后顺序有关,小明用一个简单的操作就检验了小红的观点是否正确。小明的操作是 。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如图A4-2-2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与A2的指针位置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A1的示数是 A,电流表A2的示数是 A,通过灯L2的电流是 A。 3.如图A4-2-3甲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 A.0.44 A 2.2 A B.0.44 A 1.76 A C.0.76 A 0.44 A D.0.44 A 2.64 A 4.如图A4-2-4所示为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连接图。 (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L1亮,灯泡L2不亮,小明认为灯泡L2不亮的原因是灯泡L2发生短路。小明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实验中,小明保持图中的c导线上端不动,下端由“0.6”接线柱改接到“-”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变。请评价其是否可行     。为什么 。 (3)小明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L1中的电流I1 L2中的电流I2 干路电流I 0.22 A 0.16 A 0.38 A 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其不妥之处是 。 5.在学习电流的测量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 (1)图A4-2-5甲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我们知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总是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若通过导线ab的电流大小为0.6 A,电流方向有从a到b和从b到a两种情形,其对应的电路连接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图A4-2-5 答案 1.(1)断开 (2)改变灯泡在电路中的前后顺序,然后观察灯泡的亮度 (3)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为了确保电路的安全,在更换灯泡时,开关S必须处于断开状态;小红认为灯泡亮度不同与灯泡在电路中的前后顺序有关,小明用一个简单的操作就验证了小红的观点是否正确,小明的操作是改变灯泡在电路中的前后顺序,然后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到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0.26 0.6 0.34 3.B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电流表A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的是灯泡L1所在支路的电流,所以电流表A选择的量程是0~3 A,最小刻度为0.1 A,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为I=2.2 A,即干路电流为2.2 A;电流表A1选择的量程是0~0.6 A,最小刻度为0.02 A,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0.44 A,即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44 A;因为I=I2+I1,所以通过灯泡L2的电流大小:I2=I-I1=2.2 A-0.44 A=1.76 A。 4.(1)错误 (2)不可行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1)灯泡L1和L2是并联连接,如果灯泡L2发生短路,那么灯泡L1也短路,即灯泡L1不会发光。 (2)使用电流表时,应该使电流从“0.6”或“3”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造成损坏;实验中,小明保持图中的c导线上端不动,下端由“0.6”接线柱改接到“-”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变。该方法不可行,因为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指针反偏。 (3)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换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多次完成实验,尽可能多地收集实验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更具有普遍性。 5.(1)0.46 (2)图乙中,通过导线dc的电流大小为1.0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