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29750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3 感觉、声音与耳(含解析)

日期:2024-09-2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51358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2024,专题,解析,声音,感觉,学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感觉、声音与耳 一 人的感觉 1.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 为冷热觉。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受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 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①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②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 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③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4.嗅觉的形成:气味(化学物质)→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 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5.嗅觉的特点: ①嗅觉中枢适应性(疲劳,老教材的说法,应及时更新)。 ②不同动物嗅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③嗅觉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④动物对不同的气味敏感程度不同。 6.味觉感受器是味蕾 7.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 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8.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9.主要味觉:酸、甜、咸、苦、鲜;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10.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吃到苹果与柠檬的 混合味道 11.随着年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下降(老人口味浓) 注:感觉都形成在大脑中 二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定发声但是声音不一定能听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液气都能发声。 (3)声波: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是传播声音的形式。 (4)声波的应用: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通过内脏反射的超声波分析体内病变(B超)。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 声音的传播: (1)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种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液气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固>液>气;介质温度也有关:温度高,声速大。升1℃,多走0.6米,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 三 耳朵和声音的特点 1.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 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2.耳的主要功能: (1)听觉; (2)保持身体平衡(前庭,半规管:晕车、晕船和航空病—前庭过于敏感)。 (3)两只耳的功能(双耳效应):①收集的音量增大。②辨别声音的方向和位置。 3.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 (2)频率:①概念:物体每秒内振动次数。 ②单位:赫兹,简称赫。 ③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大音调高; (3)超声和次声:①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②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 ③人能听到声波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 (4)响度:①概念:人们主观感觉声音的强度。 ②响度的影响因素: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③分贝:声音大小的计量单位通常用分贝来表示,符号dB。 (5)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发声方法等有关。 一 人的感觉 1.(2024七下·瑞安期中)“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