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72722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 旋转》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01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 旋转,教学设计
  • cover
《5.2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 2节的内容。 二、内容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知识以“图形变换”为主题,本节课则以“旋转变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定义→性质→应用逐步探究,不仅为今后学习中心对称和三角形全等等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圆”的知识做好铺垫。因此,学生必须科学掌握“旋转”这个数学方法,它在图形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际意义。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风车 4、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过程方法:使学生经历对旋转图形的观察、分析、操作等过程,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通过多角度地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对旋转角的理解;探索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1:老师手中拿着一个儿童风车,你们小时候都玩过吗?当老师跑动的时候,风车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模型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的形象、生动,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本节课的课题。 情境2: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旋转现象,教师用计算机演示动画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问题1:它们的运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言语来描述这些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到旋转的概念。 情境3:在学生回答后,将儿童风车抽象出几何图形,抽取其中一片叶片,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归纳出旋转的概念。 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绕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定点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同一个角α(即把图形F上每一个点与定点的连线绕定点O旋转角α),图形的这种变换叫作旋转. 设计意图:旋转的定义本身远没有这个定义的形成过程重要,这个过程可以作为一种机会,由具体材料抽象概括的机会,训练逻辑严密性的机会,赏数学语言的机会. 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在旋转的过程中,哪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回答时归纳: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原像、像、对应点等。(板书) 二、实验操作,探究性质 活动1:演示旋转,发现性质 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若将旋转前后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相连,那么旋转前后,都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旋转的性质:①旋转不改变图形的 和 . ②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旋转中心分别是三角形某顶点、三角形某边上一点、内部一点、外部一点四种情况的旋转,直观感受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条性质。 活动2:动手操作,发现性质 任务:各组同学,请选择相应序号的旋转图,利用量角器测量,填表: 图1 图2 图3 图4 测量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 角 ∠AOA' ∠BOB' ∠COC' 度 数 发现: . 活动3:几何画板演示,验证性质 归纳旋转的性质: ③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 .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课堂上积累探究旋转性质所需要的经验,增强体验,获得感性认识.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更深刻。 3. 学以致用 1.如图,将三角形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 到三角形DEC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 . (2)点A的对应点是____,点B的对应点是_____. (3)CA=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