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8713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五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417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科,物态,答案,Word,测试,单元
  • cover
第五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组固体中都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沥青 2.以下对生活中温度的认知最接近实际的是(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0 ℃ C.冬天,人们感觉寒冷时,温度一定达到-20 ℃ D.洗热水澡时,水的温度大约为40 ℃ 3.如图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图中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4.如图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第1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5.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 -259 ℃ 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8.8 ℃ 金 1064 ℃ 钢 1515 ℃ 钨 3410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6.在实验中,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8.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些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11.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1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是晶体的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某物体从200 ℃开始熔化,直到250 ℃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4.夜晚下了一场小雨,第二天早晨小明和小菊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菊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_____的说法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_____。 15.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