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87889

9《论教养》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727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论教养,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第2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3.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4.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明确: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5.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7.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8.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其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再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9.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二、品味语言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