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06766

2022华师大版七上科学6.3千姿百态的地形 第2课时(课件 29张PPT+预习案+练习)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35343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2课时,练习,预习,PPT+,29张
    (课件网) 华师大版 七上 § 6. 3 千姿百态的地形(2) ---等高线地形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等高线地形图 这张地图你看得懂吗? 1、海拔(绝对高度): 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如图,甲地海拔1500米, 乙地海拔500米。 表示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与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指某地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比乙的高1000米; (相对乙地而言,甲地高度1000米) 视频:海拔和相对高度 (点击图片可播放)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海拔高度,然后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就成了等高线。一般要在每条等高线上标明海拔高度。 如, 测出某地区海拔100米的各个地点,并用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等高线。 2、等高距: 某个地形(如一座山),可以画出无数条等高线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称为等高距。 画出所有的等高线 ,并说一说等高距多大。 等高距50米 3、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视频:等高线地形图 (点击图片可播放) 4、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请你观察右边的等高线地形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 高度都相等吗? (2)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一样吗? (3)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会 不会交叉? (4)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是陡坡还 是缓坡? (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 形是平缓还 是陡峭? 相等 一样 不相交 密集处是陡坡,稀疏处是缓坡。 5、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等高线上的高度是海拔,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单位是米;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6)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7)等高线地形图中,若是盆地,则为中间低四周高。 读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甲的名称、乙的海拔; (2)指出①的海拔、②、③与⑤的名称; (3)指出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 (4)指出A位于B的什么方位。 甲是山顶,乙山的海拔560米; ①的海拔500米;②是鞍部、③是山谷、⑤是悬崖峭壁; A、B两地相对高度为0米(两地等高)。 A位于B的东南方向(南偏东方向)。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如图,想要绘制这个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方法如下: 第1步,设想有一个海平面,当把海平面移动到海拔1100m处时,海平面会与山体有无数个交点,这些交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海拔相同。我们把这些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成为等高线。 第2步, 将海平面再移动到海拔1200m处时,还是会形成这一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第3步, 用相同的方法,将海平面再移动,分别可以得到海拔高度为1300m、1400m时的等高线,以此类推……得到更多的等高线。 第4步, 将这些等高线全面投影到水平面上,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 课堂小结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地比另一地高出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是指用等高线来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形的地图;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等高线重合处为峭壁,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陡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5、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课堂小练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