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触摸感受: 请两位同学摸一摸箱子里的物品,用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点。 物品 特点 刻石 坚硬、光滑、有整齐的棱边 毛球 柔软、有绒毛 触觉 观察感受 物品 软硬程度 光滑、粗糙程度 带来的心理感受 石头 坚硬 外表凹凸不平,较粗糙 沉稳、坚强 羽毛 柔软 有顺序的纹理 飘逸、灵动、纯洁 玻璃 坚硬 非常光滑 凉爽、晶莹、干净 软硬程度 光滑程度 心理感受 视觉 质感: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特质的感觉。 不同物态表面的自然特质,成为天然质感,如草木、岩石、土壤等。物态经过人为改造而呈现的表面感觉,称为人工质感,如陶瓷、玻璃、塑料等。 物体特质 触觉感受 视觉感受 质感 《任弼时》 油画 邵增虎 1.画家画了些什么? 2.这些物体有什么质感? 3.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 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如此强调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质感→主题 创作练习: 如果请你用《冠军的诞生》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你会画些什么内容? (分小组讨论,说说你的思路) 冠军的诞生 杨志坚 课堂实践 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与构思。 每天陪我走上回家的路…… 一对舞伴 乐高高手 精致的时间 生活记录者 放学之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物体的质感以及尝试表现了质感——— 1.质感: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体特质的感觉。 2.画家笔下表现出的质感是指对不同材料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的材料真实感。 3.尝试表现质感,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 1、 茅草屋、石头地、洗得发白、满是褶皱的军装、树皮草丛、枫叶等。 2、画家画枫叶运用了形状重复排列、遮挡,向后推移。树皮、粗布上的褶皱相似组织线条笔触分组朝不同的方向排列,草是运用了明暗关系塑造的。放射的线条重叠并自如的塑造了杂草生长的特点。 3、画家运用了暖色调,表达了革命者的信仰和理想。 4、作品通过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法,真实地表现了各种不得质感,表现了革命战争中环境的艰苦,突出刻画了依然保持着理想的革命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