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07776

10《十面埋伏》教案

日期:2024-12-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30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十面埋伏,教案
  • cover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第 10 课《十面埋伏》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 欣赏课 【教学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理念是基于音乐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爰好为动力,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设计充分挖掘音乐内涵、及文化内涵,以故事为轴线,通过“引导- 感受-体验-提升”的教学思路,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听赏与音乐体验活动相结合,通过音乐动画、视听赏析、音画律动、模仿演奏等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维度音乐实践中加强感受与欣赏音乐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 【教材分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 202 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进行决战时, 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现流行的《十面埋伏》全曲有三大部分,共 13 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为了使乐曲情绪集中,避免冗长,演奏时一般都作删节。本课选自刘德海先生的改编版,省略了第三部分战后的描写,突出战争场面的雄伟气势。 【学情分析】 经过 1-5 年级的学习积累,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听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随着认知领域的不断发展,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 进一步增强,本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多个音乐表现活动,为学生提 供视觉、听觉、联想多方面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促进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通过琵琶动画音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通过听、看、想、声势律动等音乐活动,了解乐曲如何通过演奏技法,表现古战场音画。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了解琵琶的演奏技法,激发学生对传统乐器的兴趣。 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听、律动、声势表现等音 乐活动,熟悉乐曲“列营”“排阵”“埋伏”“小战”“大战”等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了解《十面埋伏》是琵琶演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领略古曲艺术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听、律动、声势表现等音乐活动,熟悉乐曲“列营”“排阵”“埋伏”“小战”“大战”四个音乐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 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感受乐曲《十面埋伏》塑造的音乐形象和古代战争的壮观场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好: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小学的胡嘉丽老师。二、认识琵琶 揭题:今天,我们的音乐课来欣赏一首独奏曲《十面埋伏》,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琵琶出场视频) 同学们,它就是有着 2000 多年历史的弹拨乐器———琵琶。琵琶起源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加以改造,它的外形呈半梨形,有四根弦。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描写了琵琶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及音色。 三、了解《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及结构1.了解故事背景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乐,就是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的片段。乐曲 描述了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垓下就是现在的安徽省灵璧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