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知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3.明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2.重点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用科学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产活动。 2.通过拓展滥伐森林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与温室效应关系等增强低碳生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 三、教学准备 搭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材料、组建碳循环卡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复习引入 1.问: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出:作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 2.播放《狮子王》片段,这里提到了几种生物(出示草、羚羊、狮子图片),上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草、斑马、狮子之间的关系,问: 在自然状态下,它们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草最多,羚羊其次,狮子最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过程中能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 巩固已学知识,引出课题。 一、能量流动 我们知道,生物进食的目的是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 ppt示图(能量的流动),问: (1)植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合成什么?也就是能量储存在有机物内) (2)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羚羊吃草,实际上是吃?有机物。同理狮子吃羚羊吃的也是有机物) (3)能量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流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来源是? (5)能量流动的方向?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会再转化为光能吗?流入消费者体内的能量会再重新流回生产者吗? (2)这些能量是否100%传到下一级营养级了呢?(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描述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后,能量的输入、利用和耗散情况。 教师总结:能量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越来越少。 问:那么究竟少了多少呢?指导学生看书86页,引出十分之一定律。 草 ——— 羚羊 ———狮子 ———? 100% 10% 1% 0.1% 问: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越往食物链的后端,数量越少? 问:(1)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 (2)从能量角度考虑,解决食物缺乏问题,应该多吃哪类食物? 两人一组,搭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手绘形式),同时请学生代表上黑板利用拼图搭建模型,教师将小组成果以投影到黑板分享讨论。 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学生回答 学生划书并记录 学生思考并回答:单方向流动。 了解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通常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摄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搭建模型。 学生总结并划书。 为后续搭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奠定知识基础。 经历搭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的过程,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二、物质循环 1. 过渡:生物在不停呼吸,为什么我们从未感到大气中的氧气的减少呢?(有植物,物质在循环) 生物圈中其他物质也和氧气一样,不会减少。 2. 以碳循环为例,给学生提供画有树木、牛、人、汽车、厂房、石油等事物的卡片,指导学生描述碳循环的可能过程,并结合87页图片指导学生用文字归纳。 参考问题:(1)碳存在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含碳有机物等) (2)二氧化碳的来源?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