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教材分析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探究。每个探究都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教学策略 因为两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基本相同,所以我只设计了“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一探究活动。在课堂上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通过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及教师演示有关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生存的录象。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各小组成员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针对本小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可以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最后对探究计划进行初步的实施。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后撰写探究报告。根据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 (1)录象片段: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设计并制作课件(幻灯片 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酸雨与环境的关系) (3)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食醋,清水,培养皿,浸泡过的水稻、大豆、菜豆等种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 资源共享: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教师予以评价、鼓励。观看有关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生存的录象, 激发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2.观察、思考、质疑。教师演示自制课件(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使学生意识到酸雨对生物生长的危害, 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二)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计划 1.学生4—6人组成一组,阅读教材的背景资料,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如: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吗?酸雨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吗?酸雨对鱼虾等水生动物的生活有影响吗?酸雨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吗?酸雨能伤害人的皮肤吗? 2.根据自己组提出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3.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 4.各小组通过教师提供的探究提示,诊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可以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主题自己寻找和创设材料用具。 探究提示: A 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酸雨,把PH值控制在4。 B 如果探究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或对幼苗的生长的影响,可以直接将配制的酸雨喷洒到种子或幼苗上。 C 如果探究酸雨对水生动物生长的影响,可以直接把模拟酸雨撒入鱼缸等水生动物生活环境中。 D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5.各小组讨论,修改和完善探究计划.教师提供一些讨论问题,并在各组制定探究计划时,巡视指导,帮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