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阿细跳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请同学们走进彝家山寨的情景再现方法,感受民族民间载歌载舞的盛大场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3、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熟记主题旋律。 三、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在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作曲家彭修文就采用了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民乐合奏。旋律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全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节奏为五拍子。音乐一开始由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并由弹拨乐、弦乐、及乐队全奏反复出现,表现了姑娘多变的舞姿。第二部分进行了移调处理,并加强了最后两拍的力度,使音乐更粗犷有力,好似健壮的小伙子跳起了粗放的舞蹈。第三部分又转到原调,速度逐渐加快,笛子领奏后整个乐队全奏进入了高潮表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跳月舞(也叫大三弦舞)的基本步伐为: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下,形成五拍的组合。 四、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独具特色的节拍特点。 难点:熟记主题旋律,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课件、钢琴、各种打击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一、导入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和神秘的少数民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她的古老和神秘,并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图片1、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图片2:这个民族的特色建筑:土掌房;图片3:这是一个有独特酒文化的民族,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已成为了这个民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图片4、这个民族能歌善舞,“火把节”是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2、复习学生学过的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要求:边轻声唱边跟着老师律动。 学生认真的观看感受彝族的民俗文化,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跟着老师律动。 以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走进彝族山寨的情境,欣赏彝族风光图片,帮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上了解彝族民俗风情。开始以学过的相同民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进行巩固积累,为新的内容做铺垫、延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唤起对彝族音乐的记忆。 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跳月》。你能感受一下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乐曲)2、介绍阿细跳月师:刚才啊,我们所听的这首曲子彝族非常有名的乐曲,叫做《阿细跳月》。为什么要叫阿细跳月呢?阿细跳月四个字可以分成两个词,分别是阿细和跳月。阿细指的是云南彝族一个很小很小的分支,叫阿细族。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分支,每一个人都是能歌善舞的高手。跳月如果简单的说,就是月光底下的舞蹈。关于这个跳月,还有一个很美很美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啊,阿细族里面儿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地面也被烧得滚烫。阿细人非常非常的团结,于是所有整个分支的人都投入到了扑火的过程当中。后来他们不停的变换着跳着脚,然后拍打着身上的火星。最后终于在他们的齐心努力之下,火,被扑灭了。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欢庆胜利的呀?(跳舞)师:对了。他们最后用跳舞的方式来欢庆他们这场扑灭大火的胜利。那他们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