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5608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漫步在无人区》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25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
  • cover
场景特写的写作规则 ———《漫步在无人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结合原文相关材料,理解场景特写的镜头感、现场感与透视感等写作规则。 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闻等实用型文本阅读是完善高中生阅读体系的重要环节。场景特写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它与消息、通讯在文体特征上有较大的区别。因此确立如上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类型 文体特征一种高级规则。本课教学目标是对规则的理解与分析。 知识(内容)维度 过程维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目标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3.学习的起点能力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道了一般新闻的几个要素。《必修一》里有几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事件特写,类似于场景特写,但与一般的消息区别还不太明显。学生没有深刻地领会特写的写作规则。 4.使能目标分析 教学中,解读镜头感、现场感,时间顺序可以变换;解读透视感最好放在最后。 使能目标:①新闻的一般分类;②场景特写定义 ;③镜头、叙述视角、典型等概念;④场景特写的文体特征。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难点:场景特写的镜头感。 2.教学时间:1课时 3.预习活动:预习文本,了解本文创作的背景及新闻的一般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境创设 1.有一种新闻,它反映的不是一件事的完整过程,而是其中最生动感人的一幕或最激动人心的瞬间,它叫新闻特写?它可以分为人物特写与场景特写。(出示新闻文体分类图) 2.《漫步在无人区》是哪一种呢?(场景特写) 二、文本探究 (一)镜头感 1.交流问题:漫步在这片被战火焚烧过的无人区,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作者选取了哪些场景来描写这种感受? ———死一样的寂静笼罩着无人区 (1)介于法塔赫突击队最后一个哨所和以色列的前沿阵地之间,在路上迎接你的只是蹦蹦跳跳的鸡群。就在48小时前,人们还在院里向它们撒过谷粒。(第2段) (2)就在空空的房屋旁,堆着一筐筐橘子,没有任何人去碰它们。打断的电话线乱糟糟地盘在电线杆上,已毫无用处。一个自来水龙头正在往外淌水,流出来的水在地上形成了小溪,然后一直流到一块曾经是花园的低洼地里。(第3段) (3)这里也有声音,而且十分嘈杂。附近就有真正的飞机和高射炮。当炮弹砰砰地落到山坡上时,羊群四处逃窜,一个劲儿地叫唤,沟里的青蛙也呱呱呱呱,叫声不绝。(第5段) 思考:文中描写的这三处场景的位置是不同的,分别是路上、房屋旁、远处山坡。(简笔画示意图)。一个地点的场景就形成了一幅特定的画面,就像是摄影艺术经常说的什么?(镜头)摄影里镜头有远近之分(展示图片) 这三处场景描写有没有体现镜头的一些特征? ———有远近之别,近处的文笔非常细致,画面似乎被放大了,远处的很模糊(以听觉弥补视觉上的模糊);表现出强烈的镜头感。 2.寻找其它场景描写的“镜头感”。(阅读7-21段) (第15段)最近两天来,一车车难民都相继离开。昨天晚上往北开的一辆轿车上装满了16个人,3个人在前面,座位中间是4个小孩儿,后座上挤了5个人,车后的行李箱上还露天坐着4个人。聚焦于逃难的一车人。表现他们对战争的恐惧。 (第16段)人们在街道和田野上不停地移动———从近镜头推到远镜头。 (第19段)一辆轿车斜停在路边上,除了车胎没有气外,毫无损坏。车儿为什么会停在这儿?当车门打开,那一滩滩血迹就是最好的解释。 (第20段)再往前走,是5辆着火的汽车,燃烧发出的臭味说明了以色列空中袭击的准确性。烧得发焦的车身就架在光光的车轮上。轮胎在车爆炸后就全烧光了。———从近镜头跳到近镜头。(这种不断转换近镜头的方式,表现战争给这里处处都带来了破坏。) 3.小结补充: 抓取镜头需要找准点,需要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