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单元 一 学科 中华民族大团结 年级 初中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在第一课奠定的情感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能力目标:能够将逻辑思维的能力与学习结合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团结爱护各民族同袍。 重点 掌握中华民族在各阶段的发展状况 难点 区分中华民族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旺仔牛奶民族大团结的包装图片。(1)旺仔民族包装传达出什么理念?(2)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吗?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播放视频《中华民族的起源》(1)看完视频你知道中华民族起源于哪里吗?(2)你知道黄帝相关的故事或文化吗?跟大家分享一下。(3)请你结合史实和想象力,自炎黄部落之后,中华民族早期会如何发展?补充民族花园:黄帝祭祀文化为了表达对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一黄帝的怀念之情, 我国多地自古就有祭祀黄帝的习俗,形成了著名的黄帝祭祀文化。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古称“桥陵”。这里祭祀黄帝的传统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示,请周恩来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题写“黄帝陵”碑。1980 年以来,这里每年都会举行黄帝陵公祭活动。1988 年,邓小平为黄帝陵题词“炎黄子孙”。1993 年清明节,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新郑市等地也有祭祀黄帝的传统习俗。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中华儿女、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活动。归纳总结:炎黄部落联盟后来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不断壮大,形成了夏商周早期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互有往来,通婚联姻,政治上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知识拓展: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使用的文字中唯一“活着”的文字。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所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汉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载体,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祖先的睿智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汉字的源头,是最早的中国书法,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自信。甲骨文不仅是中国记忆,更是世界公认的永恒记忆。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播放视频《文成公主进藏》(1)阅读教材P15,结合视频思考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贡献及意义?(2)阅读教材P11-12,梳理中华民族在古代各时期的发展,用图表、时间轴等形式呈现出来。归纳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汉朝国势强盛,疆域进一步拓展,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逐渐形成了人口庞大的汉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各民族不断迁徙、相互交融。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族错居杂处,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知识拓展;观看视频《秦始皇为民族发展做的贡献》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已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之后,所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措施更是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繁荣。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这一时期,内地与边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