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6920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教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72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节,江河之源,青海省,教案
  • cover
初 二 年级 地理 学科导学案(个案) 复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5.27 复备人 课型 新授  复备时间 5.24 课时 1 课 题 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1、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及人类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的影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2、了解青海湖的概况及其对青海省的农牧业、旅游业的贡献 。 3、了解湟水谷地成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的原因及主要农产品种类。 过程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总结湟水谷地成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的原因及主要农产品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贡献。 学 习 重 点 青海省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湟水谷地的农业。 学 习 难 点 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地图册、填充图、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 自主学习 一、优化导入,揭示目标; 我国黄河和长江分别发源于哪条山脉?它们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个省?二、指导自学,整体感悟;一、填空题。1、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是 ,素称 。2、江河源头地区近年来 现象越来越严重。3、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有 、 、 、 等。4、长江源区第一座自然保护站是 站,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 自然保护区。5、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 ,湖内出产 。6、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区是 。盛产 、 、 、 等农作物。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合作探究 三、互动互研,解难释疑; 1、“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有哪些表现?原因是什么? 2、读课本P 83页图4-3,完成活动1、2、 形成 结论 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阅读)82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哪些特点?(远离海洋,深居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寒冷干燥,自然条件严酷,无人居住)2、 为什么要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① 生存数量极少,属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② ②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基因库”③ ③恢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④科学研究的需要。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精讲点拨 四、精点巧拨,归纳生成; 1、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四位,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市,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江河源”、“三江源”之称。2、地形:高原为主,山脉众多。西北部有地势相对较低的柴达木盆地,主要山脉有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高山上雪山广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达标检测 五、分层设练,拓展延伸。1、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各地送来了17幅春联,并以各地主持人之口将新春的祝福说了出来。请问送来下面一幅对联的两个省区是 ( )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A.西藏、宁夏 B.江苏、浙江C.青海、甘肃 D.四川、湖南2、成火车从西宁出发,沿青藏铁路去格尔木,沿途所见不实的是 ( )A.流水潺潺的湟水谷地 B.波光粼粼的青海湖C.雄伟壮观的龙羊峡水电站 D.盛产钾盐的察尔汗盐湖3、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 )A. 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C. 塔里木盆地 D.准葛尔盆地4、河西走廊名称的由来是 ( )A. 地处祁连山以西 B.地处黄河以西C. 地处黑河以西 D.地处淮河以西5、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是 ( )A. 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C.黄河水 D.青海湖水 5、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是 ( )A. 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黄河水 D.青海湖水6.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