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73517

浙江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模拟专项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50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模拟
  • cover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材料二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论语·子张》 材料三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1.材料一中,孔子对“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2.材料二子张认为“士”要“见危致命”,而材料三孔子却认为,“士”要“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请谈谈两者观点是否矛盾。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3.(1)材料一中,“割鸡焉用牛刀”比喻 ;(2)材料二颜渊说“约我以礼”,请用“颜渊问仁”章的原句回答孔子如何以礼约之。 4.从上述材料可见,孔子将礼作为治国之本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但当时违礼现象普遍存在,孔子极为担忧。请举例分析。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①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孟子·离娄下》) 【注】①由:同“犹”。 5.颜回之“乐”指的是_____,“乡人”可解释为_____。 6.“人不堪其忧”的“忧”与“所忧则有之”的“忧”有何区别?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论语·公冶长》) 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宪问》) 注:①方人,指讥评别人。 7.材料一中,孔子既肯定学生在_____方面的博学,也指出他们在_____方面的缺失。 8.针对子贡“方人”的行为,孔子是如何“裁之”的?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刘宝楠《论语正义》)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史记·孔子世家》) 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子贡所言“文犹质也”中的“文”是指 ,“小人有过则谢以文”中的“文” 是指 。 (2)关于“过”,孔子留下了许多名言,试写出一则。 10.根据材料,简析君子应如何面对过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①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当是时,作者备矣,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熹《论语集注》) 【注】①知:知道,懂得。 11.孔子强调自己要“多闻”,其实在谈交友之道时他也说要“友直,_____,友多闻”。“折衷”一词意为“_____”。 12.后人因对孔子评价的不同,对“述而不作”的理解也会不同。杨伯峻便认为,此处的“作”可解为“不知而作”,这与朱熹的看法有何差异?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