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的性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趣———质疑———探究———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探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和“分子间有间隙”两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孕育新知 教师课前在教室里喷一些香水。上课后先叫学生作一个深呼吸,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原来是教室里的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可能是分子运动 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起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为引入课题做铺垫。通过讨论,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了解,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板书: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以上的观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提问:生活中,糖有糖分子构成,为什么糖溶于水后就看不见了,水却有了甜味。 屏幕展示一滴水中水分子数目的资料,学生齐读。 引导学生分析水分子很小。板书: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很小 学生猜想分子很小学生惊讶,学生分析得到水分子很小的答案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学生由于惊奇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从课堂开始闻到的香水味,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来做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多媒体提供图片和相关资料。学生实验: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展示图片,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探究分子的运动的实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验,巡回引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学生表达交流过程中,教师肯定学生发言正确性,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以鼓励并引导 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教师演示实验:把品红分别投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教师通过学生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归纳总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学生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学生讨论后交流:1、根据氨水易挥发,水的性质。2、学生按要求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几分钟后表达交流。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发展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反馈练习 1、解释新课开始为什么闻到教室的香水味?2、为什么夏天的湿衣服比冬天容易干?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