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在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和估算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小棒、1分硬币;学生准备20厘米直尺一把、3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米和厘米)你们还记得怎么测量长度吗? 1、 引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让学生去测量,从而引出测量中的问题:不能用已经学过的厘米来测量数学书的边长,产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需要。 师:请你用尺子测量你的数学书这边(配手势)的长度。 (1)学生自己量 (2)生汇报 预设:1、18、5厘米 师:还可以怎么说? 2、18.5毫米 3、18厘米多 4、18厘米6毫米 5、1分米8厘米6毫米 (3)复习厘米 师:18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厘米)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我们都学过,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 生:1到2、2到3…… 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在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 师:18、5,18是厘米,点五什么意思? 预设生1:点五表示5毫米,生2:18厘米多 师:为什么不用1厘米表示?(因为长度不够1厘米) 二、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使孩子在比一比、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估一估等活动中加深毫米、米的空间观念。 (一)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1)在尺子上找1毫米 师:1毫米是多长?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请刚才说毫米的同学给大家指一指1毫米。 你有什么感受? (2)画1毫米 师:既然同学们不好找,那就请你在纸尺上画出1毫米。(投影)再画出1毫米。 (1)感知1毫米 用手比一比,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 2、联系实际 师:找一找哪里有1毫米长的物体?(有实物的量一量) 3、认识几毫米 师:估计一下1元硬币几毫米?2个呢?3个呢?4个?5个? 生:10毫米。 师:量一量,你发现什么 数一数尺子,1厘米之间是不是10毫米?(师带着学生数) 板书:1厘米=10毫米 自己再找一个1厘米,数一数是不是10毫米?2厘米呢?3厘米呢? 过渡:1、预设中学生有提到1分米,师:同学们还说了数学书的宽边是1分米8厘米5毫米,那么1分米有多长? 2、预设中没有提到1分米,师:我们认识了毫米,还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毫米多长?1厘米多长?1米有多长?1千米呢?1分米有多长? 预设:1、1分米就是10厘米。师:你说的真对,谁听明白了他说的?再说一说。 2、1分米就是这样长(用动作)师:那么长是多长?能在尺子上指一指吗? (二)认识1分米 1、尺子上找1分米 师:你能从尺子上再找出1分米吗?为什么同学都是1分米呀? 小结:不管从刻度几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画1分米 师:请你在纸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 3、感知1分米 A、用手比出1分米的线段。 B、闭上眼睛记住一分米的长度。 4、联系实际 师:请你找一找教室中或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 5、认识几分米 1)、师:你们的尺子是多少分米?为什么?30厘米的尺子呢?40厘米呢? 2)、请你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和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生估计、用手量一量、用尺子量一量) 3、这个长尺子估计一下多少分米呢?带着学生数一数? 板书:1米=10分米 三、解决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