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第三节 《功率》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功率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并不困难。教科书在本节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定义式,并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最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起比值定义的方法,理解公式P=W/t和P=Fv的物理意义,并能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问题的分析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对于“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教科书通过“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作为扩展性的选学内容,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因材施教。 2.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P=W/t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3)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 (4)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Fv,并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现象。 (5)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6)通过对各种机械的功率的探究和有关功率的测量,认识功率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案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幻灯片两幅图片,提问如何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三台起重机做功的快慢,第一台和第二台做功时间相同,但提升高度不同,第二台和第三台起重机做功提升高度相同,但时间不同。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③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从而引入功率的概念及定义式。 (二)新课教学 一.功率 (1)定义: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 定义式: P=W/ t (2)单位: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P:功率,单位:瓦(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单位换算:1kW = 1000 W 1W=1J/s (4)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这一概念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很多机械名牌上都标有额定功率的值,这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但是机器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是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一般总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如果机器长时间在大额定功率下工作,机器会被损坏。 配两道习题练习,学生以抢答加分的方式回答。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 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 2.某人用同一水平力F 先后两次拉同一物体,第一次使此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前进距离l ,第二次使此物体沿粗糙水平也前进距离l ,若先后两次拉力做的功为W1和W2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P1和P2 ,则 [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即使是同一个力做功,做功的功率可能是有变化的,在一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实际上就是这段时间内力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