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三节 比热容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比热容表。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热源的选择及对加热时间的限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煤油、水、火柴、石棉网、圆纸板、计时器、抹布等。 演示实验材料:比热容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场景一:……新疆气候的又一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20~ 25℃。在吐鲁番,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4.8℃,最大气温日较差曾达50℃。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若羌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6.2℃,最大气温日较差达27.8℃。一天之内好像经历了寒暑变化,白天只穿背心仍然挥汉,夜里盖上棉被方能安眠。这些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一天的气温变化小,而新疆内陆的气温变化大,这是为什么?场景二:海边的故事中午,砂子很烫而水不烫傍晚,砂子很凉而水不凉(设计意图:用沿海和内陆的温差变化及海水和沙滩的温差对比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想一想,议一议】早晨起床后,小明想吃完方便面后去上学,暖水瓶中无热水,但时间又不多了,要想尽快的将水烧开,该怎么做?为什么?通过烧水的实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生活经验得到物体吸热多少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师生总结: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它吸收的热量跟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系。(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然后结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差异进行合理猜想,提出探究课题。)【提出问题】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样吗?【分组讨论】1、实验中,要选取几种物质?2、物质的质量有什么要求?3、除了在质量要求外,还需注意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为探究的问题找到更多的生活依据,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中的习惯。) 学生设想各种方案:温水质量少一些的水加大火力… …通过设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启发学生设计出实验计划,小组讨论实验的具体步骤。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总结交流评估深入探究总结规律学以致用回归生活物理社会热量的计算: 【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制定该实验的实验方案?方案一: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方案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多少?实验中要注意测量和记录哪些物理量呢?【进行实验】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记录液体的名称和质量。2、加热前先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t1水、t1煤油,并记录。3、加热3分钟后,停止加热,同时读出水和煤油的末温t 2水、t 2煤油,并记录。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分析总结】1、相等质量的水(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2、相等质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