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鼓 听赏课 教学目标:1、熟悉、了解钢琴曲《花鼓》中的两段音乐,并能哼唱主题一的旋律 2、通过听辨、模唱、律动、对比、体验等方式,感受主题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自制乐器的参与、体验,记忆主题音乐、感受音乐情绪、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花鼓》,了解两个主题音乐,以及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表现两个主题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过程: 舞蹈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舞蹈,引出 “凤阳花鼓” 师:今天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很开心,为了表达我的心情,老师带来一段舞蹈。 教师在花鼓上敲出节奏,学生用自制的小花鼓进行模仿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我表演的“花鼓”是我国民间传统歌舞形式之一,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花鼓 (幻灯片介绍花鼓) 师:先来听我敲的鼓声? 能用自己制作的花鼓来试试吗? 节奏型 X X︱ X 0 ︱ (学生表演) 师:老师唱《凤阳花鼓》的旋律,你来用鼓伴奏 (哼唱片段) 师:如果在休止符的地方加上小锣的声音,效果应该更丰富,你们敲鼓的节奏,我来敲锣。 节奏型 鼓 X X︱ X 0 ︱ 锣 0 0︱ 0 XX ︱ 师生合作,生敲鼓,师哼唱旋律演示锣 师:老师哼一段我们一起配合。 师:有哪位同学能来按节奏敲锣吗? 用小花鼓表现歌曲《凤阳花鼓》 师:我们一起唱着《凤阳花鼓》的旋律为这首歌伴奏。(请一个学生演奏锣) 新授 完整聆听,感受思考 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独奏曲《花鼓》,思考: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乐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旋律? (学生回答){依次点开幻灯片} 师:你听到了《凤阳花鼓》的主题旋律,这两段旋律一样吗?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听听来比较一下(区分4/4拍。2/4拍) 小结:《花鼓》中你听到的相似旋律是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演变而来 2、师:我们先来听听乐曲的第一主题,思考:这段主题音乐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听到熟悉的旋律大家可以跟着音乐哼唱。 学生交流,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 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了 师:第一主题给我们展现了钢琴的丰富表现力,钢琴音调很多,有最高的高音调,最低的低重音,能很好的表达高兴的心情,低沉的心情,也能表现出妩媚柔美的感觉,主题一这一高一低就好像给我们展现出秧歌场上男女欢快的对唱,我们还可以用图形或线条来表示你对音乐的感觉。你想用什么图形或线条来表示主题一? 我用的V来表示我对主题一的感觉 (展示幻灯片) 师:我们再听第一主题,用自制小花鼓跟着音乐边敲边唱,女生哼唱高音区主题旋律,男生哼唱低音区主题旋律 B 1、完整聆听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主题旋律有重复吗?你听到了几次? 师:第二主题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我带来一首歌曲,请大家欣赏,听听和第二主题旋律有什么关系? 小结:第二主题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妩媚而柔情,体现了人民对美好与未来的憧憬 师:如果让你用动作来表现第二主题,你想怎么来表现? 师:我们也可以用线条来表现主题2 (出幻灯片) 6 .再次欣赏第二主题,请女生用动作一起 C 1、完整聆听第三部分, 学生思考这部分音乐除了主题一之外,还有其他主题出现吗? 师:第三主题先由低音区出现第一主题,然后高音区用第二主题伴奏,这在音乐中叫“复调”,复调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有两条或者以上独立旋律,通过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2、通过图形谱,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两个主题的相互交替,并体会情感 师:再次欣赏第三主题,(出示幻灯片 图形谱) 3、师:这个主题和前面相比情绪速度有什么变化? 小结:第三主题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相融,把乐曲推向了高潮,再现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 用自制花鼓和动作同时来表现这部分音乐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加上动作一起来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