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歌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学习歌》,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表演。 教学重难点: 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学习歌》,正确演唱歌曲的反复记号及数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数板部分,带学生读一读,从而引入歌曲,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们要来学唱一首《学习歌》,歌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个简单的道理。(出示数板节奏),先听老师把这段数板节奏念一念(教师用响板) 2、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并跟着老师的响板用手打拍子(x x x x) (教师先给2小节速度,再让学生进入) 3、读出强弱,突出强拍(请个别学生) 师:有谁能读出它的强弱,使它听上去更带劲呢? (先请学生读,学生读不出,老师再示范) 4、全班齐读(x 0 x 0)强拍处拍手 二、歌曲教授 1、初听歌曲(出示歌曲视频) 听前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地) 歌曲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有说有唱,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2、复听歌曲(出示词谱),分段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并说出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ppt) 3、教唱第一部分 (1)按节奏读前四句歌词(两段的前四句都读一读) 师: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按节奏读一读前四句歌词。 (学生读时,老师用响板打出节奏,衬词部分不要读) (2)唱前四句歌谱(师生各一小节) 师:我们一起把这四个乐句的歌谱来唱一唱,老师唱每一句的前一小节,你们唱后一小节 (3)再唱前四句乐谱(师生各一句接唱) 师: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老师唱第一、第三乐句,你们接唱第二第四乐句。 (4)唱第三行歌谱,知道反复记号,并跳到2房子(把2房子歌谱唱一唱) (5)分析第一部分旋律。说出相似之处,采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ppt相同旋律用色块)学生说完再点课件 (6)填词演唱第一部分(中速) (7)再唱一遍第一部分(稍快),把歌曲轻快地感觉唱出来 4、教唱第二部分 (1)师弹琴,范唱第二部分歌谱 听前提问:这一部分较多的使用了什么节奏?(x x x切分节奏) 师讲一讲,同音连线,延长音符时值,唱名只唱一次 (2)学生跟琴齐唱谱 (3)找出两个乐句不同之处(前两小节相同色块,后两小节有所不同,并唱一唱不同之处,一个是大跳1 5 3 /一个是2 3 1 平稳) (4)唱词,并反复这一部分 5、第三部分加入声势,打击乐(点绿色圆圈) (1)师:歌曲第三部分数板,刚才同学们已经会念了,谁能为这部分设计几个声势动作,让我们读得更加生动有趣呢?(先让学生设计,根据情况,再出示声势图谱) (2)加上响板,声势读一读(两三人响板/ 2组读/ 2组声势) X 0 X 0 (在强拍,次强拍处加响板) 响 响 6、完整演唱歌曲(跟琴中速),纠正不足之处 7、再次跟琴演唱,要唱出轻快,活泼的情绪 8、跟伴奏音乐,完整表现歌曲 师:前四句分角色唱(哈咿呀咿哟捻指)(活到老学到老摆手动作) 数板部分加声势,响板(老师在前面带领学生做) 9、说说这首童谣的特点?(生说,师总结) 师:内容源于生活,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有趣好玩,孩子们喜欢 10、分析歌曲中主音(1 2 3 5 6) 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所用的音符 1 2 3 5 6 师介绍:一般歌曲1 2 3 4 5 6 7几个音符都会用到,这首歌曲中没用到4 和7两个音,是因为作曲家运用了民族五声音阶1 2 3 5 6来创作了这首童谣,使这首童谣即具有现代音乐的特点,又富有民族特色 11、拓展欣赏《中华民谣》 师:作曲家冯晓泉不但擅长童谣创作,他创作的民谣作品也深受人们喜爱,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他的代表作《中华民谣》,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12、课后听赏部分 师:课后,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