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对象分析 ?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并且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 2.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因为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技术,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 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雪碧饮料为学习主线,以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为学习暗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为了使本课的知识点更加系统,最后将知识点从课堂抽取出来,让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反思,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明 线 暗 线 寻找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 ↓ 猜想:雪碧气泡中含有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 想 ↓ ↓ 雪碧气泡中含有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进行实验 ↓ ↓ 雪碧中含有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得出结论 ↓ ↓ 生活中的各种碳酸型饮料 循环上述步骤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能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温室效应,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 ?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 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 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增强必须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选择 1.实验演示法? 2.实验探究法 3.讲解法 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引导学生动手操 作实验,二氧化碳水溶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中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再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 4.问题讨论法? 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从而 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六、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设备?多媒体教室 , 外放音频设备。 1、教师实验准备 制CO2装置(附干燥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镊子、集气瓶、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火柴、废液瓶、白纸;石蕊试液、大理石、稀盐酸。 特殊用品:当地的各种碳酸型饮料各一瓶(如可口可乐、雪碧、健力宝等) 2、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中心发言人1名,实验演示员1~2名、实验记录员1名) 质地较软的矿泉水瓶、实验室制CO2装置、试管、火柴、木条、水槽、气球、锥形瓶、集气瓶、废物瓶、废液瓶;雪碧饮料、稀盐酸、大理石、水、澄清石灰水。 (用品?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