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37844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1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化学式,计算,质量,分子,相对
  • cover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设计思路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涵盖了五种基本的计算,即:(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5)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这些内容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策略,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在课前复习中重点复习化学式的涵义。要求学生能熟练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什么原子构成,并且能正确数出每种原子的个数。所列举的化学式就是本节课要用到的化学式,使学生不因化学式的涵义不清而影响本节课的学习,以达到分散难点,限制难点个数的作用。 二是、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三是、采用“学、议、练”的学习方式。就数学角度来看计算,本课题是比较简单的,教材中有例题,只要引导得当,学法指导到位,学生容易学会。设计合适的练习题,学生也容易暴露自学中的问题,通过“议”,这些问题又能及时得到解决。通过练,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学会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分析学情,我们的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所以要让想学生完全自学,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教师在本节课中将在指导学生自学上狠下功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以下五种计算(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元素的质量;(5)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能力目标:学会自学、交流与合作。齐读目标明确学生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点: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学法:学、议、练 教学环节  情景激疑:菜农张某种的小白菜叶色发黄,农业技术人员经过诊断,告诉他需施5kg尿素,但商店只有碳酸氢铵,没有尿素,你能告诉张某多少碳酸氢铵相当于5kg尿素吗?读题思考:该怎样计算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提示学习目标作铺垫。 设问:用H2O表示水的组成,即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那么水分子的质量是否可以用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来表示?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过渡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出示学习目标(如上)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自主学习1(学案显示):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自学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如何理解相对分子质量? 教材87页“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中,“16”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乘以“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中,为什么要用“+”?   练习:已知化合物R2O3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求 R的相对原子质量。 与学生一起纠错、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引导: 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以CO2为例说明。理解、内化从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